医疗院所自费医疗器材收费不一长期遭诟病,卫福部针对健保部分给付的医材打击收费乱象,盘点八大类352项医材,订定健保给付与医疗院所可收取的差额上限,8月起生效。在新制标準下,高达八成九的健保部分给付医材,医疗院所收取的差额上限均要调降。
医疗院所使用的医疗器材可概分为健保全额给付、健保部分给付与健保不给付等,后两者分别须要民众部分负担差额或全额自费。
卫福部健保署副署长蔡淑铃说,全民健康保险法授权健保署可针对健保部分给付、同功能类别的医材订定民众自费差额上限,过去一年半来健保署积极与医药界沟通,于昨天正式公告八大类352项医材的健保给付与自付差额上限。
八大类医材分别为人工水晶体、特殊材质生物组织心脏瓣膜、浅股动脉狭窄涂药装置、冠状动脉涂药支架、特殊功能人工心律调节器、複杂性心脏部整脉消融导管、特殊材质人工髋关节、调控式脑室腹腔引流系统等。
健保署粗略统计,以过去有登录于「自费医材比价网」的261个健保部分给付医材为例,高达89%的医材品项8月起将因应新制下修自付差额。像是过去有眼科诊所的人工水晶体扣除健保给付后向民众收费九万二千元,未来依据新制,只能向民众收取七万八千元以下费用。
蔡淑铃说,新制将于8月上路,届时医疗院所若未遵守规範,健保署将会进行辅导;辅导后无法改善者,最重祭出违约处置。民众届时若想跨院比价,可透过健保署「自费医材比价网」查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