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健保署公布最新医疗院所财务报告,多间医院得靠非医务收入填补缺口,赚钱养医院,前健保局总经理张鸿仁认为,医师诊疗费低和护病比高,让台湾健保的优质方便建筑在医护人员血汗之上;前健保局长郑守夏坦言,健保对部分医疗项目给付确实单价过低。
张鸿仁指出,健保有今天的成绩,主要是靠健保给付超低的医师诊察费,仅有二百廿元,而台湾医院护理人员平均每人要照顾十三床病人,护病比实在过低;对于部分医院的医务收入呈现赤字,他认为应该正视,若持续亏损,可能影响购买设备经费,许多医院甚至连医护人员出国进修的经费都没有。
提到医院购买设备,不少人认为是军备竞赛。张鸿仁认为,军备竞赛已被汙名化,事实上,新技术及新仪器的引进是产业进步的基础,没有获利就很难投资。
医界常有「插管比通水管廉价」、「心脏按摩比脚底按摩便宜」之叹,郑守夏说,如何让各项医疗服务项目有合理支付标準,同时又确保健保收支平衡、不破产将是未来健保改革重要方向,也才能改善医界永远对健保支付方式「不满意,但暂时可以接受」的态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