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勃勒是台湾常见路树,每到夏天总会形成黄金雨美景,阿勃勒果实更是民间常用于改善便秘的偏方,但近年国际间发现其果实成分恐有肝毒性,预计明年起全面禁止作为食品原料。
卫生福利部食品药物管理署今天预告订定「阿勃勒(Cassia fistula)果实之使用限制」草案,禁止阿勃勒果实作为食品原料。
食药署食品组科长廖家鼎接受记者电话联访时表示,阿勃勒是台湾常见的路树,每到夏天会开出金黄色的花并长出深咖啡色、长条形的果荚,俗称猪肠豆,里面的果实是合法的食品原料,可供茶包、膳食调理包原料或经萃取后作为饮料、锭状、胶囊状、粉末状、颗粒状等食品原料,具有缓泻作用,可用来缓解便秘。
不过,近年国内有医师发现民众捡拾阿勃勒果实来吃,才吃了2、3天就出现噁心、拉肚子、头晕等症状,就医检查时肝指数竟高出常人10倍。
廖家鼎说,近年国际间已有科学研究报告指出,阿勃勒果实里含有一种活性成分,长期食用恐有肝毒性、有安全疑虑,且依据目前可获得文献,无法订定每日安全食用量。
食药署近期召开专家会议,专家认为阿勃勒主要作用为帮助排便,不仅有许多成份可替代,多喝水、吃蔬果也能达到同样效果,决议全面禁止阿勃勒作为食品原料。
根据食药署了解,国内约有10多款含阿勃勒果实的食品,大多是进口自美国的锭状食品,虽然是複方成份,为确保食安,仍将全面禁用。
廖家鼎指出,这项草案即日起将展开60天预告期,预计明年元旦上路,届时製造的食品将不得含有阿勃勒果实成份,违者将依法开罚新台币3万至300万元;为了给相关业者缓冲期,已使用阿勃勒果实作为原料的食品,可继续贩卖至产品有效日期届至为止。
评论